你的礼为什么难送?破解3个误区,巧用5种方法,

摘 要

  “礼”在大众心中,既可以重若千钧,也可以轻于鸿毛,但无论是“重”还是“轻”,礼所包含的情感投射使得大家在礼尚往来的传统中不断加深彼此之间的羁绊。 我们常说我们是礼仪

“礼”在大众心中,既可以重若千钧,也可以轻于鸿毛,但无论是“重”还是“轻”,礼所包含的情感投射使得大家在礼尚往来的传统中不断加深彼此之间的羁绊。

我们常说我们是礼仪之邦,送礼文化也源远流长。也因此,很少会有人否认或者看轻“礼”的作用和能量。

但是,为什么大家都说认可的送礼,却难倒了职场中一众“英雄汉”?

送什么?何时送?如何送?...有的人在真正走到这一步的时候,头脑中顿时蹦出了无数个问号。

送后没下文、隔天被退回,更是浇灭了刚刚燃起的送礼之心。

还有的人明明也知道送礼的价值,可就是迈不开腿走出这一步。

空留自己长吁短叹。

我们来看一下为什么会出现这些问题。


1为什么大多数人发愁送礼

1)把送礼与即时反馈联系起来,曲解了送礼的含义

比如,你花钱吃了一顿饭、买了一件衣服或者购买了某项服务,在你钱花完的那一刻,你马上获得了你想要的东西。

简单来说,

有付出,马上会有收获


如果你已经付出了,却没有马上获得对应的东西,你就会变得犹豫不决,迟迟无法行动。

送礼就是这种确定性不高,无法让你获得即时反馈的东西。

它就像股市里的价值投资派,我并不知道当下能不能获得收益,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在耐心相陪之下,收益是日益增高。

这是那种频繁交易的人所感受不到的,也享受不到的。

2)不想付出又想所得,不懂“舍不得孩子套不住狼”

其实,

大部分人是舍不得送礼的


这群人要么是穷怕了,要么是占便宜成瘾了。

在他们狭隘局限的认知中,

送礼等于吃亏


因为要把真金白银从自己兜里拿出来,放到别人的兜里。

尤其是担心,钱花了,事没办成,竹篮打水一场空。

但是,

你要认清一个事实,那就是比你地位高的人是不会去占你便宜的


比如,你乡下的亲戚过年过节带了点土特产来看你,你让他们带回去的东西只会多不会少。

退一步讲,

你真的遇到了收钱不办事的人,就当是遇人不淑,投资失败


但塞翁失马焉知非福,这会让你看清楚你找了个什么样的人,后面直接过滤掉就可以了,这节省了你的社交精力和成本。

同时,这也会增长你识人的经验,在之后少一些失败的投资。这也算是另一层面的“得”。

事实上,

结交优质人脉,获得良好的人际关系,是需要通过“破财”来实现的


但要学会合理地破财,要善于抓住机会,向正确的人破财


你愿意去破财,别人就给你破财的机会;你不愿意破财,大家就都帮助你成为一毛不拔的铁公鸡,没人有闲心去勉强你。

3)缺少战略眼光,临时抱佛脚

送礼是要持续性投入的,关键在一个

“养”

字。

不要在遇到难题时,才想起送礼解决。

否则你在对方眼中容易变成

“无事献殷勤,非奸即盗”

的人。

有的人说送礼不管用,问他送了多久,他说只送了一次。

一次就想有回报,这种人在考察期就被淘汰了


还有的人说领导不实在,过河拆桥,问他原因,他说领导收礼后就给办了一件事,后面就不管了。

其实这跟第一种情况类似,还是担心自己做了无用功或者舍不得投入。

心里想着送一次管长远,一本万利,哪有这样的事?


送礼的3个误区

1)送礼只挑大节

有些人送礼随大流,就挑中秋节、春节等大节。

但都聚在这些节点去送,你感觉领导能记住你吗,能记住你说的话吗?

同时,这也会让你显得很现实,只有过年过节和有求于他时才会有所表示。

当然了,这些重要节点,礼也是不能少的,但你不要选在那几天,也不要一年到头就在这几个关头去送。

上面说过,送礼的关键是一个“养”字,你一年就喂两三次,容易营养不良。

与其只在重要节日出手,不如从平时的点滴做起,选在日常时间,多在平时走动,礼不一定多贵重,时不时送点暖心的小礼物,刷刷存在感,让他脑子里一直有你,并巧妙躲开高压区。


2)送礼只送大礼

有些人是为了解决某一困难去送礼的,目的性非常强。

为了要切切实实表达出自己的心意,

想着既然要破费,就一鼓作气来个大的


什么飞天茅台、苹果最新款手机,甚至是赤裸裸的现金。

心意是非常浓烈了,但是领导敢收吗?

你可能只是单纯地想表达自己的心意,可是在领导眼里,这份大礼是个沉重的负担,他们估计心里打鼓,心想你送这份大礼是何用意?想要办什么事?或者从另一层面讲,你不会是来陷害我的吧?

这时的礼物在领导眼中就变成了烫手的山芋


中国有句古话:千里送鹅毛,礼轻情意重。过重的礼有时会取得相反的效果。

3)送礼只求大成

上面已经说过了,妄图一次礼就成一件事,甚至几件事,妄想按照自己的小九九来办事。

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感不是一朝一夕可以拉近的,是需要时间和契机为基础的,观察身边那些与领导关系很好的同事,无不是经过几年朝夕相处,经过若干事情磨合出来的,甚至有些直接沾亲带故。

一口吃不成个胖子,送礼也是如此。


3送礼的5种方法

送礼的形式,因人、因地、因事差异很大,没有统一的放之四海而皆准的“金科玉律”。

但是,以下5种方法,易于实施,效果也比较好,不妨一试:

1)奉父母之命

在与领导关系还不很熟的时候,他可能还不太收你的礼物,怎么打破僵局,你可以用这一招。

带点老家的土特产,跟领导说父母感谢领导的培养,让带点东西给领导表示一下感激之情。

一般情况下,领导不会驳你父母的面子,会把礼收下。

2)借东风之势

有时想给人送礼,但跟受礼者不熟,略显唐突。

这时可以找个人引见一下。

有你朋友的背书,他收你礼的概率是很高的。

第一次见面后,下次你就可以自己去找他联络感情了。

当然,不能忘了给你朋友也备一份。

3)讲求从众而寡

刚开始送礼,给部门同事、领导都准备好,讲求“雨露均沾”,营造一种大家都有不搞特殊的效果。

这会让领导卸下防备之心,反正大家都有,我收了也没啥问题。

不过,功夫在诗外。

几次下来,你可以单独给领导加码,里面掺一些比较贵重的东西。

比如,同是绿茶,有10块一斤的,也有500上千一斤的,同类产品的高低贵贱差别不要太多。领导都识货着呢,看似同样的东西进了肚子,你不用说他也心知肚明。

4)巧用“伴随效应”

发表在美国《个性与社会心理学通讯》的一项研究表明,

当送礼的人表示自己也买了相同的礼物时,收到礼物的人会更喜欢那份礼物。尤其是当礼物是同时购买的时候,收礼物的人对礼物的好感度会上升到最高点。

这就是“伴随效应”,它会在“送礼者和收礼者之间结成特殊的纽带,让一份礼物变得特别”,会让收到礼物的人感受到对方送礼背后的心意。

5)要会寻找托辞

送礼时,言语往往决定成败


因为不管是同事还是领导,当他们接受你礼物的时候,总是会尴尬。

因为并非每个人都能甘之如饴的收礼。

这时你要会寻找托辞,以便让对方名正言顺舒舒服服的收下礼


比如,你知道对方喜欢喝茶,在送茶叶的时候,可以说:

我朋友开了个茶社,前几天送了我两包茶,可是我尝不出好赖。听说领导是行家,您帮我品品,看看味道如何?

这样的说辞,对方会比较容易心平气和的收下。


4送哪种礼比较好

投其所好,以实用性论英雄。

既然决定要送礼,东西又不能太过贵重,那应该选择点什么好呢?

不必太纠结,

平时多观察下受礼者的兴趣喜好,做到投其所好


比如,他喜欢打乒乓球,可以送他副好球拍,如果你能搞到他所喜爱球星的签名就更绝了。

比如,他孩子正在念书,可以从网上挑选一套精美上档次的学习图书,说是自己孩子喜欢,顺手多买了一套。

比如,他有个非常疼爱的女儿,可以送一套拿得出手牌子的童装,说是国外亲戚代购的,质量又好,还比国内划算很多。

比如,他喜欢写毛笔字,就送一套拿得出手的砚台、毛笔。

靶向送礼,充分发挥“礼”的作用。


5写在最后

职场中有一句很有趣的玩笑话:

“不跑不送,原地不动;只跑不送,平级调动;又跑又送,提拔重用。”

虽然听后让人忍俊不禁,但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送礼的效用。

送礼是关系的润滑剂,是实现目标的桥梁,是一种手段和途径。

都说礼多人不怪,根本目还是增进感情,它可以帮助我们更加流畅顺利地处理某些事情。

同时,送礼也是在表明你的态度:

你在渴望着某件事,比如升职、加薪等。

你在向领导表明,你是尊重他的。

要知道,送出去的礼是“小”,关键是要成事。


我是@游在北溟,与您分享职场那些事,欢迎在评论区留言交流。

qyangluo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昵称:
匿名发表 登录账号
验证码: